“铁军”是怎样炼成的?

——重庆华峰化工机电仪检修中心工作纪实

本刊记者 一舟 林加浩

编者按:

武陵巍峨,乌江浩荡,山秀水灵间崛起的且紧邻“816工程”遗址的重庆华峰新材料产业园,像是汲取了其爱国、忠诚、担当、团结、协作、奉献、创新的精神,又成长起了一支特殊的铁军”——重庆华峰化工检修中心(以下简称:检修中心)。

他们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更不是站在光里的英雄,但他们却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设备管理的医生、传道授业的师傅。就是这样一群深耕化工领域的匠人,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检维修一线和装置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从酷暑到严寒,一场场热火朝天的建设,记录下这支“铁军”年复一年的辛勤汗水与成长发展。

从晨光熹微到星河满天,一场场突击检维修项目的攻坚,都传颂着这支“铁军”责任担当的战斗精神与创新精神。

从学徒到“能手”,一个个精益求精、守正创新、敢啃硬骨头的“匠人”,回响着这支“铁军”日夜兼程、团结协作、奋斗奉献的感人故事。

围绕聚酰胺新材料的创新产业集群,累计启动建设9期项目,完成近50套大型单体装置,成功突破己二腈“卡脖子”技术,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14年间,从一片荒芜“山窝”到现代梦工厂,每一套装置、每一条管道、每一台设备,每一次成功的检修及顺利开车,都留下了他们从未缺席又或深或浅的背影。

那么,这支“铁军”是怎样炼成的?下面,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思想上合心:“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啃硬骨头

时间拨回2009年,站在满是泥泞的拓荒地上,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紧盯手中的重庆华峰产业园规划图,思绪万千后他脱口而出:这里就是华峰二次腾飞的延安

这样艰苦的条件,只有华峰人敢干,也唯有华峰人能干成。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20106月,华峰重庆基地开启破土、破冰之旅。20126月一期项目竣工开车、同年12月二期项目正式开工。

最开始调试并不顺利,新装置、新工艺,工期又赶,实在是恼火。那时候还是检修工段,40个人‘白加黑’、‘5+2’,24小时连轴转,只能拼命干。回想来时路,来自检修中心的机修钳工高级技师王新记忆犹新。

有没有想过放弃?会不会担心完成不了任务?面对记者的询问,王新眼神坚决道,时间已经定了,完成任务绝无二话,领导也一心扑在现场,我们更没有理由退却。

有难题,找王新。加入重庆华峰10多年来,爱琢磨、善钻研的王新敢于啃硬骨头,凭借40余年炉火纯青的检修经验,每一次面对棘手的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见招拆招、攻坚克难,数以百次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重点、大型、高技术设备的检修工作。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支在战斗中成长的“铁军”团队,感召于“杨根思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三个不相信战斗誓言,硬是在一次次重重困难面前突围,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凯旋。

有火炉之称的重庆,一到三伏天,时常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对于检维修工作更是非一般的“烤验”。

在热电联合装置脱硫塔内,内部空间受限狭小,温度甚至高达50℃。在极端高热高湿的环境下,检修队员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全副武装进入塔内,重复着异常艰苦的检修作业。可以说,每一次呼吸都是与高温的抗争,每一次操作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与体力。

为了赶工期,除了吃饭,有时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天。”一位检维修人员说。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们被烟尘熏黑的脸上,透着执着的眼神,汗水浸透的衣衫,早已湿了干、干了又湿。

在己二酸二期回收系统的检修现场,你会发现这支“铁军”的无所不能。换热器风头重达3.2吨,直径2.8米,距离地面20米左右,吊装半径大于30米,为节约成本,检修团队主动请缨,自行搭设加强型吊装架,用葫芦链条手工吊装,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号子,是他们团队凝聚力量、承受之重并能取得一次次胜利的原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真得不容易,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现在留下来的大多是并肩作战多年的老兵检修中心经理贺顺尧坦言到。

七分设备,三分工艺。检维修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产安全和设备运行效率与持续性。贺顺尧介绍说,检修中心成立于2012年,采用类“基地化”管理模式,集机、电、仪三大专业,主要落实日常检修、技改技措、生产保运临电管理、零星工程、安全阀校验、仪表表计校验、电气预防性试验、电容检测等各项工作任务。

“全能是这支‘铁军’总能高质完成各项任务的特色,思想上合心是这支‘铁军’总能高效达成各个目标的特性。”谈及检修团队,重庆华峰化工常务副总经理苗迎彬感慨到,他们就像一名名能攻善战的战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啃硬骨头,这个团队就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队伍。


工作上合力:“没有单打独斗,唯有团队协作”

陈工,聚酰胺装置离心泵反应不稳定,麻烦来现场一趟!凌晨3点,当晚值守的七人应急小组打来电话。从迷糊中醒来的机修工程师(中级)陈刚来不及收拾,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并在班组群中呼叫支援。

我们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随叫随到。”811装置开车调试期间,陈刚每天早出晚归,当时家里上幼儿园的小宝说:爸爸,感觉好久没见着你了。他曾连续54小时坚守岗位一线,也曾创下一年加班1200多小时的检修中心有史以来最长年加班记录。

我们干的是脏活累活,有时候也会感觉疲惫,但看到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都是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尤其是经常看到我们基地领导陈恩之陈总也在现场,陪着我们熬大夜,确实很受鼓舞。陈刚动情地说道。

当记者进入检修现场才发现,这些工作根本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在错落的装置上、蜿蜒的管道间,每个角落都有这样一群平凡而伟岸的奋斗者,他们没有抱怨,只是相互鼓励、密切配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团队的力量。有人负责清理塔内的沉积物,有人检查管道的腐蚀状况,还有人紧锣密鼓地修复受损的喷淋系统。

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每一处隐患都被彻底排除……

当夕阳西下或夜幕落下,这些平日里硬朗的汉子们围成一圈,或坐或站,一个亲切的招呼、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调侃的玩笑,彼此间传递着水壶,那一刻,他们不仅是同事,更像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在检修中心,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来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单打独斗,只有团队协作。贺顺尧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说,我们的是大化工检修模式”,目前大型单体装置近50套,不管是预防性、突发性还是计划性检修,几乎每一次都是大协作、大会战。

据了解,该公司检修中心现有 335 人,分14 个检修工种,共11个检修班组,就是为了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突击战和遭遇战。据不完全统计,该部门2023年度全员累计加班时长超8万小时。

不难发现,检修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团队,更像是一个协同作战的“兄弟连”。

醇酮检修班班长陈超是涪陵当地人,也是一位10多年的华峰老兵,家里“婆娘”也在华峰上班,是双职工家庭。“离家近,老人小孩都能照顾到。在家休息的时候,心里还挂着厂里;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干,待遇也很到位,这些年华峰让我们的小日子越过越好!”陈超谈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时有感而发。

同样来自川渝的仪表工程师陈洪,和仪表班20名同事常常奔波在园区内巡查。据了解,单单重庆化工公司就有34288项维保及维护仪表点位。

“功夫花在平时,不要等坏了才去做。我们就像设备管理的医生,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要确保采集的基础数据一个都不出错。”陈洪讲起自身岗位工作时如数家珍。

见证华峰的发展,很有信心;衣食住行很暖人心;虽然干得累,但很有盼头。”“我这大半辈子,干过很多家单位,华峰肯定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陈洪真情流露的心里话,表明他真正把华峰当成了自己的家。

近年来,检修中心先后涌现了“千里挑一”的集团岗位标兵陈刚和最美华峰工匠王新、秦信友等先进个人,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象征着集体至高荣誉的全国工人先锋号花落检修中心,更将激励着全体检修人不断向上、向前。


行动上合拍:“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掉队,都冲得上去

一个团队的目标清晰、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往往就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今年正月十六,年产12万吨环己烷处理装置已进入设备安装、项目收尾阶段,突然接到施工单位通知:节后人员无法召集到位。

偶遇突发情况,恰逢交工紧迫。不能再等了!别人干不了,我们自己干!华峰集团副总裁、重庆华峰化工总经理陈恩之一声令下,检修中心立即动员集结,总共派出120名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每天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9点,连续20天奋战在一线,确保了该装置在319日如期开车。

“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掉队,都冲得上去,都能连续作战。” 陈恩之对这支队伍的战斗精神颇为欣慰。

集团锚定战略方向,公司安排战术计划,我们的队伍就是听指挥、不掉队、敢冲锋。贺顺尧如此阐述检修中心始终坚持的“有人负责我协助,无人负责我负责”的工作准则。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正是行动上的合拍,关键时刻敢集体亮剑,造就了这支敢打遭遇战和阻击战的优秀团队。

历经十余年的积淀,随着公司及基地的规模不大壮大,当前,检修中心的重心已发生转变,即抓检维修任务中的安全、质量、时效,更抓技能培训、5S管理和标准化班组建设,致力打造一只专业强、技术精、掌握核心检修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团队。

四合一机组中氧化氮压缩机后端的推力轴承就是金斯伯雷轴承,要记住它的优缺点,同时要根据技术要求对其进行检查、测量并做好数据记录......”在三期硝酸四合一机组检修现场,王新结合《化工机械安装维修》课程进行讲解和技术指导。

多年来,王新一直是这支“铁军”中尖刀班的中坚力量,他不仅自身技术过硬,在“传帮带”中也不甘人后。在众多弟子中,最让他骄傲的还是斩获集团岗位标兵的陈刚。现在的陈刚,也早已从一名徒弟成为了师傅,并带出了7名设备技术员、8名班长和2名副班长。

无独有偶,机修班长秦信友也是这样一位检维修技术专家。他曾多次带领团队攻克焊接技术上的壁垒,对三期制氢集气管道裂纹的切割修复焊接并一次开车成功。同时,他还掌握了316Ti904L的焊接技术,协助完成公司811/821装置粗腈反应器的改造工作。作为一名焊工导师,秦信友以师徒结对的形式,成功培养出数十名焊接技术较高的优秀骨干人才。

据了解,2022年检修中心开始着手各工种分级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从新员工到岗后的培训、初级工到中级工的培养、中级工到高级工的提升,两年间,目前已全面建成了集课程、老师、验收评估和员工档案为一体的培训体系。

“技术工人是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公司由制造向智造迈进的重要支撑。推行八级技工制,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推动“传帮带”工作,在公司内部营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是提高技术工人向心力和公司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陈恩之说。

当你来到检修中心办公楼旁边,你就会发现,这里建立的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不仅能让新员工上手实操,提高学习效率,也能让各装置间检维修人员互学互看,倾力培养“万能工”。

,从传统产业工人向现代技能产业工人转型,从一人人人,一支无坚不摧的产业“铁军”正在不断铸就。

编后记:一群群奔波忙碌的身影,一串串大干快上的数字,一幕幕冲锋陷阵的场景,这支“铁军”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和“逢山开路”的闯劲儿,延伸并升华了“华峰精神”内涵。

他们,不仅仅是关于职业精神的个人叙述,更是一首关于责任担当、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务实创新的团队赞歌。毋庸置疑,一个团队最好的模样,无外乎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从铁军炼成记中,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无论身处何方,无论面临何种挑战,或许岗位职责不同,都能像这支铁军一般,让团队折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