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华峰

——百名优秀员工访谈录(第三十三季)

企业以“情”动人,员工以“忠”为报。工作在华峰,生活在华峰。华峰,就是员工的第二个“家”。

公司领导的亲切和关怀,同事之间的关心和关爱,都使这个“家”充满了无比的温暖。在这里,员工们感受最多的,不是疏远,而是亲情。

华峰,给了我们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尽情地挥舞着青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在这里,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在这里,没有灰心和失望,只有成功和奋进。在这里,我们因此而成长。

如果说,我们的家给了我们美好的生命和快乐的童年,而华峰则给了我们阳光般的温馨和精彩的人生。

为此,本刊推出特约记者、通讯员对各公司优秀员工的微访谈,以分享他们对这个“家”浓烈的爱。

华峰让我变得更优秀

技能是他的闪光点,创造是他的突出点,细致是他的转折点,勤劳是他的核心点,他就是纺丝G1——刘忠友。

2016年,在充满炙热的季节里,他加入了华峰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的他对新的岗位很好奇,不清楚岗位的职责和坚守,怀揣着好奇,慢慢适应了工作岗位,并在短暂的时间里,成为岗位的佼佼者,展现着出众的自己。

回想过去的六七个年头,他的成长可谓是一部精彩的画卷。入职一年的时间里,他的技能就能在班组中有优异展现,工段生头比赛中名列前茅,成为技能传授的核心人员,为新员工技能学习挥洒汗水。入职两年,整个技能水平更加卓越,技能传授有自己特有的方式,新员工在他的传授下,学习进步迅速,能以最快的时间适应工作岗位。

在工作中,他细致认真,不仅能做好本职工作,超额完成工作事项,还能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对即使再小的问题,都能观察入微,找到解决点,防患于未然。他任劳任怨,总会在自己工作完成的同时,去主动帮助他人,让工作的内容更加优化,更加简易。

现在的他,已经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班组骨干人员,不仅能在技能上传授他人,更能在生产运行、班组管理中贡献力量。

时间似风般无形飘逝,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份意外之喜,抓住他,让他为你的生活更添色彩,展现最为优秀的自己。(张博)

华峰成为我心中骄傲的航标

从象牙塔的庇护下走出,我满怀憧憬地踏上了名为“华峰”的新旅程,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人生篇章中崭新一页的开启。自20177月,我有幸成为华峰化工大家庭的一员,时间如同指间沙,悄然间已近七年。在这段不算短的岁月里,我与公司共同成长,特别是在己二腈装置这片热土上,我的技能日益精进,心灵也随之茁壮。华峰,这个充满活力的名字,不仅见证了我职业生涯的步步高升,更以其自身的高速发展,成为了我心中骄傲的航标。

在华峰的日子里,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化工一线员工的责任重大。每一次按规程操作,不仅是对岗位职责的忠诚履行,更是对自我和同事安全的郑重承诺。无论是亲手操作还是指导他人,我都坚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经过深思熟虑,安全意识如同烙印般深深嵌入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面对化工行业特有的工作节奏和环境,我也学会了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诚然,重复性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压力偶尔会让人感到疲惫与沮丧,但我坚信,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抵御一切困难的最好武器。通过参加公司组织的团队建设活动,与同事们分享工作心得,我发现,原来在看似单调的日常中,也能挖掘出乐趣与价值。

展望未来,我深知在华峰这列飞速前进的列车上,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的浪潮抛下。我通过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深化专业技能。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与同事们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成功,用实际行动诠释“团结就是力量”。(李朝仕)

华峰让我遇见了八年后的新自己

回望2016年初入华峰的那一天,仿佛就在昨天,而今,八年时光已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这八年间,我从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了一位拥有两个可爱孩子的母亲,身份的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多重角色与责任。岁月的洗礼,让我的肩膀承载了更多的重量,但同时也铸就了我更加坚韧、乐观的心态。

首先,我想表达最深的感激给华峰这个大家庭。这里不仅是一个工作机会,更是一个让我得以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工作中的每一次挑战与困难,尽管当时看来似乎难以逾越,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成长的阶梯。我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机遇,在问题面前不逃避,而是勇于面对,寻找解决之道。

其次,我深深感激那些在我身边默默支持与帮助的同事们,以及那些在关键时刻给予我指导的领导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会感到迷茫与疲惫。正是领导的耐心疏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如同温暖的阳光,穿透阴霾,让我能够迅速调整心态,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我还要感谢自己这八年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在这段旅程中,我没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不断突破自我。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深化,还是新技能的学习,我都全力以赴,因为我知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展望未来,2024年,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身披时间锻造的铠甲,再次踏上征程。我深知,前方的路或许充满未知与挑战,但我已经准备好,用这些年积累的智慧与勇气,去拥抱每一个新的挑战,去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故事。(庞小琴)


华峰让我深知团结和安全的重要

“用创新创造产品,用精心雕琢品质,用爱心温暖你我!”这是我初来乍到华峰重庆氨纶时,在公司墙上看到的标语,回首间,已过去许多个日日夜夜,其实能加入华峰这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幸运的、是充满价值的、是收获满满的。

说起这几年间的心得体会,其实内心是充满感恩的。作为华峰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幸运,在工作方面,我是学有所获,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深度和广度,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与同事探讨,让我对纺丝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学习到了非常关键的两点:第一点是团队力量。这些年公司组织过多次学习培训,在学习,我慢慢了解到团队的含义,恰如“短板效应”:在一个木桶中,不是单独一块板子越高越能盛水,而是所有的板子一样高才能盛更多的水,由此让我深深明白我们一定要团结、互助;同时,我还在工作中体会到,工作中不仅要发挥“螺丝钉”精神,扎得深扎得牢,还要发挥“运动员精神”:场下要鼓掌,随时能上场,发挥“利他”精神,牢牢谨记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二点是安全生产,我始终认为“安全永远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领导们的叮嘱,我们记在心中,在工作中认真做好防范,我们深知企业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职工安心工作的保障;同样只有每个职工都把安全放到第一,每个步骤都按章操作,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

我坚信,我们的华峰会越做越强,我们也能在这艘巨轮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企业携手一起迈向美好的明天!(况昕卓)

华峰陪伴我一路走来

二十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肩负家庭与事业双重责任的母亲,两个孩子的幸福依靠。回顾这二十年的历程,那些珍贵的记忆都深深烙印在了我深爱的华峰里。

回溯至2004年的春天,当我初次踏入包装车间的大门,世界于我而言充满了未知与憧憬。那时的我,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动力,渴望在职场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幸运的是,公司为我指派了经验丰富的林丹老师作为导师。在林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加上自己夜以继日的努力,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提升。仅两年的时间,我就获得了参与优秀员工评选的宝贵机会,虽然首次尝试未能成功当选,但这并未能削减我的斗志。终于,在接下来的一年,我成功荣获了公司优秀员工的殊荣,并因此获得了前往首都北京旅行的奖励,至今仍是我心中最闪耀的回忆。

时间推进到2008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折,调任至物检室,融入了一个全新的团队。在新岗位上,我再次投入学习,掌握了更多专业技能。这段时期,除了职业上的成长,我还遇到了爱情,成立了自己的小家。虽然家庭的责任日益加重,但我对工作的热忱丝毫未减,依旧在岗位上严谨细致,力求上进。

岁月悠悠,职场的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每当我回首过往,总是心潮澎湃,感叹时光匆匆,青春不再。我何其幸运,能在华峰这片热土上与之共成长,共辉煌。展望未来,我期待着能继续与华峰并肩作战,共创更多美好的篇章,让这份缘分与成就延续至更远的将来。(柯佩思)

华峰让我坚信实干就会成功

离开大学校园,怀揣着梦想与青春的激情,我步入了华峰热电的大门,踏上了追梦的征途。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在热电的岁月已悄然走过六个春秋。201897日,初抵热电工地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彼时,这里不过是一片尚待完善的工地,唯一引人注目的便是远处高耸的大烟囱与锅炉的钢架结构。

2019年,随着热电的正式运营,我也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作为新手脱硫值班员,我面临着诸多挑战。缺乏经验的我,不得不频繁穿梭于脱硫现场,逐一熟悉每条管道的流向、每个设备的位置及每一处阀门的功能。回到中控室,我还会对照操作规程,深化理解。面对疑惑,我不厌其烦地向我的导师江帆求教,直至完全掌握。

2022年,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从脱硫值班员转岗为热网操作员。这意味着责任的升级,不仅要确保环保达标,还需承担起热网用户安全供汽的重任,这对我的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步入2023年,我的生活与工作都迎来了丰收。这一年,我完成了人生大事——订婚、结婚、成为父亲。在工作上,我参加了集团辩论赛,锻炼了个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热电生产运行白班学习型班组,荣获了公司及集团“最佳学习型班组”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工作高度认可,更是对团队协作精神的最好诠释。

六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岗位如何,成就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在华峰这个平台上,为企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我感到无比荣耀与自豪。我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我必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价值。(温小建)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