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产业西进潮,温州制造见证重庆崛起

“山窝”里的温州聚氨酯新材料航母

特约记者 李显 刘伟

由本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制造业的“西进”征程从未停息。作为西部的桥头堡,山城重庆是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在一轮又一轮以重庆为目的地的西进潮中,温商的身影尤为突出,其中华峰集团的百亿投资就在重庆的涪陵。

当年的西行温企今天是何种面貌?安家西部的产业能否与当地实现无缝对接?强势崛起的重庆产业板块又给温商带来了哪些机遇?近日,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重庆,深入多个区、县,走访温商企业,从山城十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找到了由温商书写的那一块丰碑。

从以盛产“榨菜”而闻名的重庆涪陵市区,沿乌江行驶20多公里,就是重庆知名的化工城——白涛街道。50余年前,为生产原子弹服务的重庆816地下核工厂选址于此,使得此地一度神秘地从各种版本的地图中“消失”。今天,始终没有竣工的816地下核工厂已经成为每年迎客数十万人次的观光景点,而真正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标杆性工厂则换成了一家温州籍的企业——重庆华峰集团。

“随着去年第三期工程建成投产,目前这里的己二酸年产能已经达到54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驱车行进在纵深2公里多的厂区,重庆华峰集团司办公室陪同人员梁顺龙极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座现代化的新材料工业园。

坐落于白涛镇畔的华峰工业园,总占地面积(包括预留用地)达到4000余亩,生产线随着管道延伸超过一公里。这里拥有自用的热电厂、全球最大且还在不断扩张的己二酸生产线、数十万吨级的差别化氨纶、聚氨酯树脂、以及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等项目,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新材料工业城”。

据介绍,截至目前,华峰集团已在这里投入超过100亿元,且还在继续加大投入,推进项目的不断投产。随着项目的不断竣工投产,华峰在当地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重庆华峰年产值达到50亿元;去年,这个数值则翻了一番,突破百亿大关,使得这家公司不仅已经稳居涪陵区纳税前三强,更进入了重庆市纳税百强。 

体量的庞大只是重庆华峰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而真正让其在当地收获尊敬的,是他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华峰已用于工业园建设的100多亿元资金中,超过10%的资金投用于污水、废气的处理、净化等环保设施;其引入的流水线、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均为业内顶尖,故而4000亩的厂区,只需要3000余名工人……

但即便如此,厂区中依然已经容不下员工的车辆。厂区两侧的182县道和华峰大道路旁,临时停车位上小车排起了长龙。重庆华峰集团员工的收入处于该区域较高水准,随着华峰的进入,周边几个城镇自备车拥有量提升明显,厂区内的停车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员工停车。

十多年来,作为西部的桥头堡,充裕而又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优势曾经是重庆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法宝”,但时至今日,即便是这里,劳动力也渐渐成为较为稀缺的资源。

“我们的新员工主要还是来自校招,尽管早前就与当地政府达成优先雇用当地居民的协议,但实际上,附近几个镇上的劳动力资源,很快就挖掘殆尽了。”梁顺龙介绍说,真正吸引华峰不断加码重庆制造基地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自建的热电站将用电成本大幅降低,涪陵页岩气配气站就在公司对面,供气管道直通流水线;厂区向东几公里,便是乌江的码头,乌江-长江便利的水运条件可以将公司的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这也是我们的整体毛利率水平始终高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奥秘所在。”华峰集团副总裁陈恩之告诉记者,等到所有的规划项目全部竣工投产,重庆华峰的年产值将会达到300亿元以上。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