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华峰

——百名优秀员工访谈录(第十季)

企业以“情”动人,员工以“忠”为报。工作在华峰,生活在华峰。华峰,就是员工的第二个“家”。

公司领导的亲切和关怀,同事之间的关心和关爱,都使这个“家”充满了无比的温暖。在这里,员工们感受最多的,不是疏远,而是亲情。

华峰,给了我们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尽情地挥舞着青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在这里,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在这里,没有灰心和失望,只有成功和奋进。在这里,我们因此而成长。

如果说,我们的家给了我们美好的生命和快乐的童年,而华峰则给了我们阳光般的温馨和精彩的人生。

为此,本刊推出特约记者、通讯员对各公司优秀员工的微访谈,以分享他们对这个“家”浓烈的爱。

 

华峰让我懂得坚持的意义

他,2009年加入华峰,在氨纶公司东山D工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投料工的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他的生活早已融入华峰,他的事业也伴随着华峰的壮大而前进。他说:“这8年来的工作,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他就是周和喜。

周和喜所在的投料工岗位,耐力、细心和责任心都是不可缺少的。每次投粉时,他都会细心检查物品批号、对应的生产线等关键点信息,而且都能做到按规定均匀投料。正是由于秉承这样严谨而又负责任的工作态度,8年时间里,他所在的岗位从未发生过操作违规、事故等现象。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周和喜对员工也能诚心相待,亦师亦友,从不吝啬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他人,有时遇到同事和新员工在生产上的操作错误和工作不到位的现象,也都会及时上前制止并给予指正。他说,把一件事情做好不难,但要坚持把一件事情一直都做好却很难。周和喜说,“华峰不仅给予了我稳定的工作,也让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看到了未来的曙光,和美好生活的下一站,懂得了在华峰坚持下去的意义。(王二虎)

 

华峰给予我成长的平台

2005年,从部队退伍不久的甘肃小伙段云来到了华峰超纤,在门卫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余载。他用实干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把退伍军人、门卫班长和共产党员三个称号同时擦亮。

自退伍后,段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退伍不退志,无论在哪里,都要秉承军人正直勇敢、坚忍不拔、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门卫工作平凡而又繁杂,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缩影。作为门卫班班长,段云带领整个班组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2016年,配合EHS部进行门卫管理改革,在精简人员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车辆、人员、物品的出入厂区管理。门卫是一个公司的门面,是访客第一个接触的人,接待的好坏关系公司的整体形象,为此,段云十分注意发挥班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和能力,激励班组成员的工作热情,想方设法提升门卫班的整体风貌和业务素质。

段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凡事想在前、干在前,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因为门卫需要二十四小时轮流值勤,作为班长的他虽然是长白班,但不论新老厂区哪个门卫小组缺人,他都毫无怨言的加班顶岗,而他自己在近五年里,从未有过迟到早退请假,常年坚守岗位。

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和感人流涕的故事,段云本人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实干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扬着军人的作风,展示着党员的风采,更诠释着班长的情怀。被评选为2016年度优秀员工时,他却腼腆地说“华峰给了我工作,给了我平台,我就必须把这份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看待,才对得起华峰”。(符娟)

 

华峰让我愿意付出汗水

王兵是重庆武隆人,由于学历的原因,在201412月进入华峰叉车岗位,但这并没有阻挡他进步的脚步。他一边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一边自学工艺。本职岗位工作做完,就立马去现场一根一根的摸管线,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一遍又一遍的请教岗位上的老员工。在家里根据记忆一次又一次的画现场的工艺流程图。就这样经过孜孜不倦十个月的学习后,他最终通过装置的考试及各个领导的考核,顺利成为一名现场工艺操作工!

前不久,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王兵被评为2016年公司优秀员工,当被问及入选的理由是,他腼腆的笑了笑说:“第一是领导的的认可,让我有了每天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职岗位工作的动力。第二就是各位同事的支持,如果没有他们我也取得不了这个荣誉。其实我觉得优秀员工的称号和荣誉该给他们,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王兵工作上的出色,一半功劳要归功于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当被问起家庭在他工作上给予的帮助时,他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不难猜出他的家庭很和睦。他说妻子很理解他的工作,并且孩子也很懂事。当公司的事情和家庭的事情有所冲突时,家人总会理解地说:家里事小,公司事大。

由于公司越来越大,新员工不断的涌入,和年轻员工比起来,自己学东西也越来越慢,记忆力也在下降,但是王兵说他不会停下追赶的脚步,会一直在华峰干到退休。因为是华峰给他的平台,也是华峰给他的工作。他有理由,有责任为华峰洒下自己所有的汗水!(刘博宁)

 

华峰带给我精彩的人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老乡介绍,李世元进入了华峰,不曾想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进入公司后,他干过套编织袋、洗桶的活,也做过浆料工。当氨纶公司成立时,勤快的李世元被调到氨纶公司拉煤,期间在师傅的帮助指导下,他一边拉煤一边学习操作司炉,到现在成为一名熟练的司炉工。回忆过往的经历,他感慨道:“是华峰让我拥有了一门专业技术,一个铁饭碗。”

“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人是创造企业价值的主体,丢掉“人”这个主体,企业就无法发展,我们要把员工当作华峰大家庭中的一员”。李世元说,这是他听尤主席讲话中最受感动的一句。

谈及过往,李世元回忆说:“以前我家里很穷,条件艰苦,只有一间土坯房,为了给父亲治病,卖光了家中所有的东西,当时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这时,是华峰给我带来了希望,现在我家盖起了砖瓦房,家具应有尽有,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都一一变成了现实,我20年的付出没有白费。”

2008年金融危机,氨纶公司受到严重影响,效益不好,那时李世元也动过离开华峰的念头,但一想到华峰对员工关怀的重视,他最终选择留下。“不知不觉中,华峰已经变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关心,感受到了亲情,这里充满了温暖。在这里,没有灰心和失望,只有成功和奋进,华峰带给我们精彩的人生。”(王元)

 

华峰让我明白责任的意义

提起李广,他的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拼命三郎”“机械故障克星”——这些都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李广常说:“维修机械设备就是个责任活儿,设备正常运行,我才睡得着。”朴素的话语背后透露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这也是他在华峰氨纶五年如一日的“工作诀窍”。

20124月,李广从家乡湖南来到浙江华峰氨纶公司,成为一名动力供热的机械维修工。“在华峰氨纶工作,没有文化知识寸步难行。没上过大学,我要在工厂这个‘大学堂’里好好学。”他说。为此,工作之余,李广抓住一切机会“充电”。工作期间,不论设备出现哪种问题,他总能以过硬的技术高质量地修复。同事们戏称,只要是经过李广维护的机械设备,都是“三无设备”——无堵塞、无断裂、无堆积。

李广和同事们长时间呆在动力供热工段设备运行岗位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打电话求助兄弟单位;没有相关零部件和工具设备,他就想办法自己制作。他还拿手机相机把分解、组装过程全部拍下来仔细琢磨,结合相关资料反复试验,硬是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很好地解决了动力供热工段岗位设备机械故障、维修保养中堆积的问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数量。   

在大家眼中,李广就像一道设备“防火墙”,让大家放心、安心。“干工作不能光凭体力,咱们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要有专业技术。用专业技术解决疑难问题,既见效快,又降本增效,这才是咱们工人应有的素养!”李广说。(周世越)

 

华峰托起我人生新的起跑线

谈及在华峰的生活,钱春容首先回忆起自己在石狮市的一家服装厂上班的苦涩时光,她坦言:8年的时间里,我从未感觉到有这样一个大家庭的氛围,也越来越感受不到人生的希望,于是在2009年时决定返回家乡重庆。”

又经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钱春容终于迎来了华峰这个“家”。她笑着说:“福利好、工资高,它成了我工作的不二选择。”20146月,钱春容成为华峰重庆氨纶组件工段第一批入职的员工。

为了尽快让新员工上岗,公司送新员工去瑞安总部进行学习及培训,在这段时间里,钱春容边学习、边提高。半年的时间,她便学会了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同时她不断请教老师傅,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技能。

回到重庆后,钱春容立足岗位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2016年,她参加了集团“三创”技能比武,并获得了组件安装一等奖岗位能手的称号。这使钱春容倍感兴奋和自豪,因为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获得这样的荣誉。她回忆道:“正是这次荣誉让我坚定了信心,我要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华峰历练、在华峰成长,是华峰为我托起了人生的全新起跑线。”

时间总像流水悄无声息的流淌,一晃两、三年过去了,钱春容说:“最想感谢的是公司领导和同事们,没有他们的栽培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掌握的技能,是华峰让我的人生发生了从一无所有到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大改变……”(林容)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